這是充電樁實現 “聯(lián)網智能化” 的基礎,負責設備與云端平臺、用戶終端、電網之間的數據傳輸,支撐遠程控制、數據監(jiān)控和交互功能。
多協(xié)議通信技術
核心作用:適配不同場景的通信需求,確保數據傳輸穩(wěn)定、低延遲。
主流通信方式及應用場景:
通信方式 技術特點 應用場景
4G/5G 蜂窩網絡 覆蓋廣、無需布線 戶外分散充電樁(如高速服務區(qū)、景區(qū))
Wi-Fi 速率高、成本低 室內 / 近距離充電樁(如商場、社區(qū))
LoRa/NB-IoT 低功耗、遠距離、大連接 大規(guī)模充電樁集群(如物流園區(qū)、充電站)
Ethernet 以太網 穩(wěn)定性高、延遲低 固定充電樁(如寫字樓、專用充電站)
CAN 總線 實時性強、抗干擾能力強 充電樁內部模塊間通信(如功率模塊、控制板)
車 - 樁 - 云協(xié)同通信技術
核心作用:實現 “車輛需求 - 充電樁響應 - 云端調度” 的閉環(huán),支撐智能充電服務(如 V2G 車輛到電網、有序充電)。
典型場景:當電網處于用電高峰時,云端平臺通過車 - 樁通信獲取車輛電池 SOC(State of Charge),向充電樁下發(fā) “錯峰充電指令”,自動降低充電功率或延遲充電;當電網處于低谷時,再提升功率,既緩解電網壓力,又為用戶節(jié)省電費(如低谷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