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面類型 漏點類型 適用材料 操作步驟
外墻(瓷磚 / 涂料墻面)裂縫滲漏 1. 外墻專用防水涂料(如丙烯酸外墻防水涂料);
2. 耐候密封膠(適合縫隙>3mm) 1. 清理裂縫:用砂紙打磨裂縫周邊墻面(去除灰塵、老化涂料),用吹風機吹干;
2. 補縫:若縫隙<3mm,直接刷 2 遍外墻防水涂料,每遍間隔 6 小時,涂刷范圍超出裂縫 10cm;若縫隙>3mm,先填入防水密封膠(用膠槍擠壓),再在表面刷 1 遍防水涂料;
3. 養(yǎng)護:防水涂料固化后(約 48 小時),可在外墻表面再涂 1 層外墻漆,增強耐候性。 1. 施工需在晴天、無大風時進行,避免雨水沖刷未固化的涂料;
2. 外墻涂料需選 “防水型”,且與原墻面顏色匹配;
3. 若外墻有大面積空鼓,需先鏟除空鼓部分,用水泥砂漿修補后再做防水。
內墻(管道周邊滲漏) 1. 管道密封膠(如聚四氟乙烯密封膠,適合金屬管道);
2. 柔性防水涂料(適合管道埋墻處) 明管接口:1. 關閉管道總閥,擦干接口處水漬;2. 用扳手擰緊接口螺紋(若螺紋松動),在接口處纏繞 2-3 圈生料帶,再涂 1 層管道密封膠;3. 24 小時后通水測試。
暗管埋墻處:1. 確定漏點后,鑿開墻面(露出管道),關閉總閥;2. 若管道破裂,更換破損段(需專業(yè)人員焊接 / 熱熔);3. 管道修復后,在管道周邊墻面刷 2 遍柔性防水涂料,再用水泥砂漿回填墻面,后恢復墻面裝修。 1. 生料帶需順時針纏繞(與螺紋方向一致),避免漏水;
2. 暗管維修后,墻面防水涂料需延伸至管道周邊 10cm,確保無滲漏;
3. 若內墻發(fā)霉,需先鏟除霉斑(用漂白水擦拭),干燥后再做防水。
窗戶周邊滲漏 1. 中性硅酮耐候膠(適合玻璃與窗框、窗框與墻面接縫);
2. 泡沫膠(適合窗框與墻體縫隙>5mm) 1. 清理舊膠:用美工刀剔除窗框周邊的舊密封膠、灰塵,用濕抹布擦凈后吹干;
2. 填縫(縫隙大時):若窗框與墻體縫隙>5mm,先填入泡沫膠(填滿縫隙,24 小時固化后切去多余部分);
3. 打耐候膠:在窗框與玻璃、窗框與墻面的接縫處,打 1 圈耐候膠,膠層寬度 3-5mm,用刮板刮平,24 小時固化。 1. 耐候膠需選 “中性”(避免腐蝕窗框金屬),且標注 “門窗專用”;
2. 打膠時需連續(xù)無斷點,避免氣泡(若有氣泡,用牙簽戳破并補膠);
3. 下雨前需確保膠層完全固化,否則會被雨水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