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廢物的回收處理是一個全鏈條管理過程,需嚴格遵循閉環(huán)控制,避免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境污染。典型流程包括:
1. 分類收集與運輸
分類收集:根據(jù)危險廢物的成分、性質(如腐蝕性、毒性、易燃性)進行分類(參考《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避免混合后增加回收難度或引發(fā)反應(如酸性與堿性廢物混合可能產(chǎn)生有毒氣體)。
運輸:由具備資質的單位使用專用密閉車輛運輸,全程 GPS 追蹤,防止泄漏(如運輸廢油需使用防漏罐車,運輸醫(yī)療廢物需低溫冷藏)。
2. 預處理
預處理是回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去除雜質、富集目標成分,為后續(xù)回收提供條件:
分選:通過人工篩選、磁選(分離含鐵金屬)、浮選(分離塑料與金屬)、篩分(按粒度分級)等物理方法分離不同成分;
破碎 / 研磨:對塊狀、大型廢物(如廢電池、廢設備)進行破碎,增大比表面積,便于后續(xù)處理(如電子廢物破碎后更易提取貴金屬);
脫水 / 濃縮:對高含水率廢物(如含油污泥、廢漆渣)進行脫水(板框壓濾、離心)或濃縮(蒸發(fā)),降低處理成本;
穩(wěn)定化:對毒性較強的廢物(如含重金屬污泥)先進行穩(wěn)定化(如加入螯合劑固定重金屬),避免回收過程中釋放毒性。
3. 資源化回收
根據(jù)危險廢物的成分,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技術提取有用資源:
物理回收: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如密度、沸點、溶解性)分離回收,如廢油通過蒸餾去除雜質后再生為潤滑油;廢塑料通過熔融重塑為再生塑料顆粒。
化學回收:通過化學反應轉化廢物成分,回收目標產(chǎn)物,如含銅廢液通過電解法提取金屬銅;廢催化劑通過酸溶 - 沉淀法回收貴金屬(鉑、鈀)。
生物回收:利用微生物代謝作用分解廢物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如含酚廢水通過微生物降解生成無害的 CO?和水,同時污泥可轉化為生物有機肥(需嚴格控制重金屬含量)。
4. 殘余物無害化處置
對于回收后仍殘留的有毒有害成分(如無法分離的重金屬殘渣、高毒有機物),需進行終無害化處置:
焚燒:對熱值較高且難以回收的有機危險廢物(如廢樹脂、廢溶劑),采用高溫焚燒(符合 “3T+1E” 原則)分解有毒成分,煙氣需凈化處理(脫酸、除重金屬、除二噁英);
填埋:對無法焚燒或焚燒后殘渣(如飛灰、穩(wěn)定化后的重金屬污泥),送入符合標準的危險廢物填埋場,通過防滲層(人工合成膜 + 黏土)隔絕與土壤、地下水的接觸;
其他:如水泥窯協(xié)同處置(利用水泥窯高溫焚燒危險廢物,殘渣融入水泥熟料)、等離子體熔融(將殘渣轉化為玻璃體,穩(wěn)定重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