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含鋰電池的廢料中盡管可以提取得到單個鋰電池粗品,但其純度一般都不能滿足現(xiàn)代工業(yè)的需要。因此鋰電池的精煉在整個鋰電池的生產(chǎn)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所謂鋰電池的精煉指的是將富含單個或幾個鋰電池共存的粗金屬、鋰電池精礦、含鋰電池的溶液等進一步處理,以獲得符合各種不同要求和純度的單一鋰電池的過程。它包括分離和提純兩個工序。金銀的精煉方法與鉑族金屬的精煉方法差異較大,前者以傳統(tǒng)的電解法為主,后者以化學法為主(包括鉑族金屬原料的預處理、鉑族金屬的相互分離和單個粗鉑族金屬的提純)。
容量與續(xù)航:常見容量單位為毫安時(mAh),影響設備使用時長,如手機鋰電池多為 3000-5000mAh。
電壓規(guī)格:單體電壓通常為 3.2V(磷酸鐵鋰)或 3.7V(三元鋰),組合后可滿足不同設備需求(如電動車電池組電壓達幾百伏)。
循環(huán)壽命:一般可充放電 500-1500 次以上,與充放電習慣、溫度等相關。
性:需關注過充保護、高溫穩(wěn)定性,劣質電池可能存在起火風險。
應用場景(補充擴展)
消費電子:智能手表、藍牙耳機、便攜式充電寶等。
新能源交通:電動叉車、低速代步車、混合動力汽車。
儲能領域:家庭儲能系統(tǒng)、基站備用電源、光伏儲能配套。
特種設備:醫(yī)療急救設備、軍用通信設備、航空航天儀器。
回收方法:
濕法回收:利用化學試劑對電極材料中的金屬進行選擇性地溶解,再分離浸出液體中的金屬元素。該技術具有回收率高、產(chǎn)品純度較高、能耗較低的優(yōu)點,是目前應用范圍廣的回收技術。
火法回收:通過高溫手段將廢舊電池中的雜質去除,終提取出含有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細粉狀材料。該技術操作工藝簡單,效率比較高,適應于處理大量或者結構較為復雜的電池。
生物回收:利用微生物等的代謝過程將廢舊電池中的金屬元素選擇性浸出,實現(xiàn)提取高值金屬元素的目的。該技術對環(huán)境友好,但是目前仍處于研發(fā)階段,技術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