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環(huán)節(jié)
分類儲存:根據化工原料的性質、危險特性等進行分類儲存,避免不同性質的原料相互接觸發(fā)生反應,引發(fā)火災、爆炸等事故。例如,氧化劑與還原劑、酸與堿等應分開存放。
儲存條件:提供適宜的儲存條件,如溫度、濕度、通風等。對于易燃易爆的化工原料,應儲存在陰涼、通風良好的倉庫內,遠離火源和熱源;對于易潮解、變質的原料,要采取防潮、密封等措施。
設施:儲存場所應配備必要的設施,如消防器材、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通風設備、防爆電氣設備等,并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同時,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提醒人員注意。
庫存管理:建立詳細的庫存臺賬,對化工原料的出入庫情況進行記錄,定期盤點庫存,確保賬物相符。嚴格控制庫存數量,避免超量儲存,降低風險。
做好貨物固定與隔離
對于桶裝、箱裝等化工原料,要使用繩索、夾具等工具進行固定,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因車輛顛簸而發(fā)生移動或碰撞。
不同性質的化工原料要進行隔離運輸,避免相互接觸發(fā)生反應。例如,氧化劑和還原劑、酸和堿等應分開存放,并用隔板或其他隔離措施進行分隔。
規(guī)劃合理運輸路線
根據化工原料的危險特性和運輸要求,結合道路狀況、交通流量、人口分布等因素,規(guī)劃合理的運輸路線。盡量避開人口密集區(qū)、水源保護區(qū)、學校、醫(yī)院等敏感區(qū)域,減少運輸過程中的風險。
提前了解運輸路線上的橋梁、隧道、限高限重等情況,確保運輸車輛能夠通過。同時,要關注天氣變化和路況信息,及時調整運輸計劃,避免在惡劣天氣或路況不佳的情況下運輸化工原料。
加強途中監(jiān)控與應急準備
運輸過程中,要通過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等手段對車輛進行實時監(jiān)控,掌握車輛的行駛位置、速度等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并采取措施。
駕駛員和押運員要定時對貨物進行檢查,查看貨物的包裝、固定情況以及車輛的設施是否正常。如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停車處理,如無法處理,應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運輸車輛應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防護用品,如滅火器、泄漏應急處理工具、防毒面具等。同時,運輸企業(yè)要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明確在發(fā)生火災、泄漏、爆炸等事故時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并定期組織演練,確保在事故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減少事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