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zhuǎn)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tài)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內(nèi)。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nèi)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nèi)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樓板內(nèi),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huán)等。
鋼筋的伸長率
伸長率是應力一應變曲線中試件被拉斷時的應變值,又稱延伸率,它是衡量鋼筋塑性的一個指標,與抗拉強度一樣,也是鋼筋機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證項目。
伸長率的計算,是鋼筋在拉力作用下斷裂時,被拉長的那部分長度占原長的百分比。把試件斷裂的兩段拼起來,可量得斷裂后標距段長L1(見圖1-6),減去標距原長L0就是塑性變形值,此值與原長的比率用δ表示,即
伸長率δ值越大,表明鋼材的塑性越好。伸長率與標距有關,對熱軋鋼筋的標距取試件直徑的10倍長度作為測量的標準,其伸長率以δ10表示。對于鋼絲取標距長度為100mm作為測檢驗的標準,以δ100表示。對于鋼絞線則為δ200。
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guī)定: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于45度,當該夾角不大于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橫肋與間距l(xiāng)不得大于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橫肋側(cè)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于45度;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于鋼筋公稱周長的20%;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于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于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于0.060;公稱直徑大于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于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