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前,產品質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藝水平和經驗來保證,屬于操作者的質量管理。20世紀初,以F.W.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促使產品的質量檢驗從加工制造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的職能由操作者轉移給工長,是工長的質量管理。隨著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和產品復雜程度
質量管理
的提高,產品有了技術標準(技術條件),公差制度(見公差制)也日趨完善,各種檢驗工具和檢驗技術也隨之發(fā)展,大多數企業(yè)開始設置檢驗部門,有的直屬于廠長領導,這時是檢驗員的質量管理。上述幾種做法都屬于事后檢驗的質量管理方式。